全穀產品 果皮、胚芽、胚乳缺一不可
2014年10月8日 舌尖上的科學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
近來食品安全成為各方關注議題,本專題採訪專家學者提供更多食品安全相關資訊。
養生風氣夯,許多民眾改吃全穀麵包,但你吃到的真的是全穀麵包嗎?根據定義,全榖的「全」有全部和完整的意思,是未精製的穀粒,保留了更完整的營養,必須包含果皮(糠層、麩皮)、胚芽及胚乳三部分。
全穀、糙米、胚芽米和我們常吃的白米有什麼不同?從田裡採收起來的是稻穀,經過脫殼變成糙米,去掉部分糠層則稱為胚芽米,去掉全部糠層及胚後,才是我們飯桌上的白米。所以要稱為全穀麵包,必須是使用整顆穀粒經過破碎、粉碎、磨成細粉的原料,且保有與原來穀物相同比例的內胚乳、胚芽和麩皮,即可稱為全穀類。
食藥署表示,常見的五穀米、十穀米可能摻合豆類、麥類、穀類、高粱等雜糧,標示「雜糧、多穀、十穀」等字樣不一定等同於全穀,市售的餅乾中有出現「雜糧、多穀、十穀」等字樣,或直接標示「某某雜糧餅乾」,容易使消費者誤會及混淆是全穀製品,在選購時還是要看內容物標示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民飲食指南,建議三餐以五穀根莖為主食,每天主食中至少有一餐是未精緻的全穀雜糧。
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專任特聘教授林麗雲說,全穀類營養主要來自果皮、胚芽和胚乳,果皮包含麩皮和糠,含有豐富的纖維質,可保持腸道蠕動,避免便秘;胚芽雖然只占種子的百分之二,但營養卻占了整個種子的百分之九十七,富含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;胚乳的醣類和蛋白質則是熱量主要來源。
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說,根據去年公布修正的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,「全穀產品」必須是固體產品所含全穀成分占配方總重量百分比五十一以上;若產品中單一穀類占配方總重量百分比五十一以上,可以該穀類名稱進行產品命名(如:全麥○○、全蕎麥○○等)。
如果產品所含全穀成分未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五十一以上,不得宣稱為全穀產品,僅能以「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(如:全麥)原料製作」,或「本產品含部分全穀粉(如:全麥麵粉)」等方式標示,至於全穀原料粉,則內容物須百分百為全穀,才可宣稱為全穀原料粉。
麵包太香Q 施了什麼魔法
先前因「胖達人」事件中業者號稱使用天然香料,實則是以人工香精加料,這才讓許多民眾開始思考,香軟的麵包到底放了那些添加物?
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專任特聘教授林麗雲說,麵包中最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就是改良劑;它可以讓麵糰的酵母長得更好、麵筋中的蛋白質結合得更好,烤出來的麵包比較軟且有彈性,所以多數業者製作麵包程難免會使用改良劑,但只要用量符合規定,對人體並不會造成危害。
林麗雲說,為了讓麵包色香味俱全,業者也會在麵包中加入香精和色素,例如巧克力麵包烘焙後,巧克力香味會減少,所以多半會加入一點香精提味,又如芋頭麵包為呈現紫色,會用藍色加紅色色素調製,但只要是符合規定的含量,對人體不會有不良的影響。
她提醒,食品業者應該到食品原料行購買合法的食品添加物,而非到同時可販賣化工級、食品級的化工原料行。
麵包愈軟 油脂、糖分愈多
「愈軟的麵包,油脂及糖分愈多。」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專任特聘教授林麗雲表示,製作麵包會加入油及糖,一般來說,法國麵包和歐式麵包中的油、糖成分較低。
林麗雲說,麵包會用到的油脂除了天然奶油,有些會使用成本較低、植物油合成的烤酥油,但烤酥油在合成的過程中會產生較高的的反式脂肪酸,可能提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險。
選購全穀麵包除看清成分標示,也要慎選麵包店,通常乾淨、整潔的場所,在食物製作過程的衛生條件也比較有保障。由於全穀的胚芽油含量較高,買回家後要注意保存,盡量放在常溫、乾燥、通風的環境中,開封後儘速吃完,避免變質營養流失,若有異味或發霉即丟棄。
林麗雲表示,現在所有的食品添加物業者都要上食藥署「非登不可」網站登錄,食藥署另設計登錄字號套印模版,記載業者名稱及登錄字號,鼓勵業者自行列印並張貼於營業場所。對消費者和業者來說都是保障,即使在輔導業者改善的過程中,遭遇抱怨連連,但是相信只是過渡期。
消費者如對全穀類標示有疑義,可至各縣市衛生局諮詢或撥諮詢專線:(02)2787-8200。